logo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订单量:0
接待人数:0
预订成功率: 0

王建墓(永陵博物馆)

更新时间:2017-07-24 16:36:55
浏览量:180753
地理位置:

成都市-金牛区

地理位置:

成都市-金牛区

简介
王建墓(永陵博物馆)简介

王建墓即永陵,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为五代时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  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代表。他忠君、勤政、谋勇兼备、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容纳直言、廉恭俭素、仁爱士卒、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绩绰著。在王建励精图治之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都城成都亦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  王建墓曾被盗,但仅存的无法盗走的陵墓建筑和精湛的石刻艺术以及文物,仍可算得上是陵宫艺术之精品。墓封土高15米,直径80米,周长225 米。气势胜过刘备的“惠陵”。墓内有14道双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6 米。中室放置王建棺椁,棺床东、南、西三面刻有图 案,图案中的十二力士雕像,他们抬扶着棺座,造型奇特,无一雷同。棺座东、南、西三面的24个乐伎浮雕以不同姿态,手持汉族的笙、筝、排箫、笛和自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铜拨、琵琶等乐器,是研究隋唐五代音乐史的珍贵文物,是少见的唐代艺术珍品。颇受国内外专家关注。后室放置御床,正面有双龙戏珠浮雕,左右是狮兽浮雕。床上则是王建的坐像,神态肃穆。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装饰华丽精美。  此外,永陵博物馆(王建墓)附设的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有茶园,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品茶胜地。  位于成都市西北角三洞桥永陵路,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史书上称“永陵”。王建   (847-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县(治今河南舞阳西北)人。青少年时,干过屠牛盗驴、贩私盐等。后投忠武军为卒,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迁升为列校都头。884年,王建等一五位都头领兵投奔流亡在成都的唐朝僖宗皇帝,僖宗大喜,拜等待他们为诸卫将军,号随驾五都。885年,僖宗返长安,任王建为神策军使。886 年,僖宗再次出逃,王建保护僖宗,得以脱险。僖宗感其勇,赐给御衣,并命遥领壁州(治今通江)刺史。王建遭排挤,出任利州(治今广元)刺史。887年,王建袭取阆州(治今阆中),招纳亡命,军势更大。这时的王建将一步扩大实力,观天下之变了。  宦官头子田令孜企图与西川节度使(驻成都)陈敬暄在四川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田令孜抱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写信招王建到成都。王建进入西川,王、田矛盾顿时尖锐,即起战争。由于田令孜、陈敬暄不服从服廷旨令和拒绝代换,888年,新即位的昭宗下诏讨伐陈敬暄;割邛、蜀、黎、雅四州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并充当行营诸军指挥使,参加讨伐陈敬暄。891年,田、陈投降,王建进入成都,自称西川留后。接着,朝廷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等职。从此,王建在西川的地位得以确立。897年,王建兼并东川,902年,夺取山南西道。903年,唐朝加王建守司徒,进爵蜀王。又攻占夔、 忠、万、施四州。907年,朱全忠代唐,建立后梁政权。王建也接着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注意收揽人才,劝课农桑,为西蜀的安定富裕和文化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18年,王建病殁葬此,传子王衍,925年为后唐所灭,前蜀两代共历三十五年。  王建墓冢封土为圆形,高15米,直径80余米。当地老百姓一直误传是诸葛亮的抚琴台,并因此而成为当地的地名,直到1942年发掘时才确知是王建的陵墓。王建墓室由14道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室与室之间有木门间隔。王建的棺木置于中室棺床上。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 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目前全国发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后室的御床上安放有一尊石刻王建坐像。造像头戴幞头,身着帝王服,腰系玉带,神态安详。王建墓虽被盗过,但墓室内仍出土有玉 带、哀册、谥册、谥宝,各种银器及铁猪、铁牛等。这些文物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礼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评价
王建墓(永陵博物馆)评价
得分:0
筛选:
{{ item.Name }}({{ item.HitNum }})
留言
王建墓(永陵博物馆)留言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咨询电话: 028-86117777、028-86149333、028-86147333(工作日:09:00~18:00)
咨询邮箱: service@sc666.com
版权所有:寰宇天涯 @1997-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207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