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订单量:0
接待人数:0
预订成功率: 0

高台寺

更新时间:2017-07-24 15:49:31
浏览量:178914
地理位置:

衡阳市-衡南县

地理位置:

衡阳市-衡南县

简介
高台寺简介

高台寺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南岳志》记载:其寺宇原来建在圆明没事上,临空架构,势颇奇险。宋时将寺舍建在现在的处所、南宋乾道3年(公元1167年),朱熹、张式、林用中等人游南岳时,就与当时高台住持了信和尚有过交往,并题诗赠墨,可见寺宇在这之前已经存在,并具规模。 寺院后来倒毁。到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才由楚石和尚在废址上重建。清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再由向盛世募捐修葺一次,成为现在这样的规模。 高台寺为石墙青瓦建筑。原来只有三间平房,面积约 六十平方米。寺门额上刻有“高台古寺”四字,下有“佛祖法门家”五个小楷。 左右楹联是“松阴匝地,佛法参天”。寺后是碧萝峰,峰下有一眼泉水,叫观音泉,流水经年不断。一九八三年,南岳管理局将高台寺辟为南岳风景区重点游览地方,对古寺进行了修葺,既保持了寺院前门原貌,又将寺舍改建为两层,把两厢扩建,使古寺的面积达一百六十平方米。整个寺院焕然一新。   高台寺位于狮子岩到上封寺之间,地处秀丽的碧萝峰下,寺院因建筑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岩台处,所以叫高台寺。宋代张钧游览高台寺胜景时,曾作高台寺诗一首,生动地描述了这里的秀丽风光。诗云:“万仞孤高处,烟云缥缈间。灵源声不断,辙迹藓斓斑。山鸟应无定,溪云常自闲。凭栏长纵目,问首厌尘寰。”   高台寺下面便是巨石堆叠的观音岩,周围石壁上题刻甚多。岩顶的一块巨石,刻有“冠石”和“大鹤行窝”的题留。“冠石”两字,大二尺余,行书,是明代嘉靖壬戌( 公元一五六二年)重阳日,吴郡张勉发所题。“大鹤行窝”四字,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重阳节(公元一五四七年,夏历九月初九日)无锡山人高简题刻的。他自诩为得道的仙鹤飞来南岳,在这里憩息。观音岩下是烟霞洞,洞中曾有千手观音全身塑像,栩栩如生。洞前还有“圆明洞”。“朱陵洞天”,“降龙岩”等十余处石刻,都是明朝时游人的题留。   高台寺位处高寒山顶,这儿石多,风大,冰冻期长,所以树木很难成材,可是在寺后碧萝峰的右侧山坡上,有五株古松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其中有三株特别高大,名叫念庵松,枝丫交错,苍劲挺拔。 高台寺下左侧空坪上,有一座八角形的花岗石砌的亭子,叫开云亭。它是一九三八年江西省长熊式辉建造的。以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游南岳时,精诚之心能使衡山开云的胜事。在开云亭的下边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月池”。石亭的基壁上刻着一米大的行书“月池”二字。因晚上皓月当空,倒映池中。亭侧有多处石刻,其中“诚真正平”四字,遒劲有力,是宋哲元于一九三八年题留的。

评价
高台寺评价
得分:0
筛选:
{{ item.Name }}({{ item.HitNum }})
留言
高台寺留言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咨询电话: 028-86117777、028-86149333、028-86147333(工作日:09:00~18:00)
咨询邮箱: service@sc666.com
版权所有:寰宇天涯 @1997-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207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