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订单量:0
接待人数:0
预订成功率: 0

禹王故里

更新时间:2017-07-24 15:17:27
浏览量:179195
地理位置:

阿坝州-汶川县

地理位置:

阿坝州-汶川县

简介
禹王故里简介

    据古史记载,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就出生于今岷江上游流域的羌族地区。 《史记》载“禹生西羌”、《吴越春秋》言“禹家于西羌,地名石纽”。《华阳国志》“石纽,古汶山郡也,崇伯得有莘氏女,治水行天下,而生禹于石纽之刳儿坪,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民国《汶川县志》“县(治绵池)南十里飞少关岭上里许。地平衍,名刳儿坪,有羌民办数家……相传为圣母生禹处。”石纽,即石纽山,在今坟川县绵池镇高店村、玉垒山一带,因山石多呈纽状而得名。 大禹故里于一九八九年经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创始人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称为“神禹故里”。一九九二年杨尚昆主席在这里题写“大禹故里”四个大字。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是以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文融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气候宜人、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典型的人文景观和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别具,雅趣天成,不仅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由“禹穴沟”、“白金寺原始森林”、“官竹林竹海”、“塔坪绿岛”、“历史文化古镇”、“石纽山”组成。 历史文化古镇——治城,是羌族聚居地,古石泉县治所 (今禹里羌族乡史称其地处“番汉之中”,“内障成绵,外屏氐羌”是历来兵家争夺的要寨,很早以来,羌、藏、汉等民族就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夏朝属深州之域,周朝为石纽村,北周置北川县,唐贞观八年 (公元 634年) 置石泉县,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羌乡风情浓郁。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禹王庙会和羌历年,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庆贺大禹诞辰,欢度羌历年,狂舞欢歌,数日不绝。

    禹穴是夏禹王的降生之地,禹里羌族乡九龙山第五峰的禹穴沟 (也叫大字沟、清泗沟) 沟长 5公里,面积 1万余亩。这里山林茂密,滕蔓花香,幽谷险涧,溪水碧绿,瀑布飞泻,滔滔不绝。溪旁有唐代大诗人李白书的“禹穴”二字,还有刳儿坪、洗心池、跑马坪,禹母灶、禹母床、金锣岩、禹溪血石等名胜古迹。身临其境,无不令人陶醉。景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四季均可旅游。 原始森林处于禹穴沟沟尾,面积八万余亩,这里春天山花争艳,夏天清爽宜人,秋天红叶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古树参天,古藤缠绕,一派浓郁的原始风情。 石纽山地处禹里治所南边,该景区面积1.5万余亩,石纽山石林风雨晴晦,均有特色。特别是雨后初晴,白云缠绕石林,石峰忽隐忽现变幻多姿,身临其境,飘飘欲仙。杨雄所书“石纽”二字至今仍保存原好。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是通往黄龙、九寨沟又一必经之路,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住宿方便。 刳儿坪:历代汉文古籍都说“禹生石纽,其地名刳儿坪”。作为大禹故里,曾建有供人凭吊的禹庙、洗儿池、禹穴、圣母祠、圣母塔、禹迹石纹等以及许多石刻。至今虽庙宇已无存,但经风雨剥蚀而存的石刻仍可说明当年的辉煌。 涂禹山:自绵池镇岷江而上4公里,即到玉龙乡,其对岸山上为涂禹山,恰与刳儿坪隔江遥遥相对,海拔1938米。相传大禹所娶涂山氏即住此。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39),瓦寺索氏第一代土司即藏族酋长雍中洛罗思平叛后曾驻节并建土司官署于涂禹山,由那时至民国末年传25代,是我国最后消亡的土司之一。 禹王宫:在绵池镇原古城外,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与真武宫并排相连。占地亩余,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为穿斗木结构单体歇山式顶,通高9.02米,走廊长13.66米。殿内有神龛,高1.4米,供禹王像,现己无存。正殿对面为戏台、戏楼。宫内有众多雕刻艺术品,宫门一侧有民国29年(1940年)于佑任先生所题“明德远矣”字碑。现残存禹王宫正殿和对面的戏台楼阁,戏台楼阁上的木刻浮雕及旧官宦,仕女水边游乐图壁画尚存。 禹王庙:位于石纽山半山腰—上,现仅存少量断垣残壁。现占地数亩,木石结构,香火兴盛,庙前殿供大禹像,禹站立木轮车上,玉圭玄衮,神彩飘逸,形象威武。 禹穴:禹王庙左上50余米处,穴深大余,宽5尺,可纳八九人栖身。岩石上刻有“禹穴”二字,字大数尺,迄今依然可见。 洗儿池:禹穴左侧300米瀑布下,见方丈余,池水清澈透明,池底斑斑红色石块,相传为禹母生禹,到此处洗涤,血水染红了池水浸红岩石所致。 血红草:在禹穴与洗儿池间小道上,有一簇四季旺盛血红色茅草。相传禹母生禹后去洗儿池时曾在此坐下休息,滴血染红茅草,故从此草从血红如初。 圣母祠:原位于石纽山上千坦之处,又名圣启祠,年久失修。后当地乡绅重建于山麓,占地亩余,为穿斗式木石结构建筑,青瓦飞檐。祠殿中塑圣母像,圣母端坐于台上,头缠纱帕,身着羌服,肩饰“缸钵花披”,脚穿“云云鞋”,栩栩如生。 禹迹石纹:在石纽山刳儿坪周围,有石纹30余处,大都凹凸分明,纹线清晰,图纹或似飞禽走兽、或象江河溪流、或类龟纹、或图点绳节、或汉字笔划,人们释为大禹治水图、最早的羌文、大禹部落原始记录……等等,众说纷纭,千古之谜,扑溯迷离。 圣母塔:飞沙关悬崖陡壁上有一米见方的“大禹王故里”石刻,在其山坳平地处有二座塔,为圣母塔,又名双镇塔,现残存7米高的塔座。 禹碑岭:在威州羊龙山上,因岭上有禹王碑得名,海拔2145米。禹碑相传羌民为纪念人禹治水而立,已有上千年历史,石碑现已为其旁的黄梅树包缠,成为树包碑。

评价
禹王故里评价
得分:0
筛选:
{{ item.Name }}({{ item.HitNum }})
留言
禹王故里留言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咨询电话: 028-86117777、028-86149333、028-86147333(工作日:09:00~18:00)
咨询邮箱: service@sc666.com
版权所有:寰宇天涯 @1997-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207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