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订单量:0
接待人数:0
预订成功率: 0

德格县

更新时间:2017-07-24 15:15:50
浏览量:179255
地理位置:

甘孜州-德格县

地理位置:

甘孜州-德格县

简介
德格县简介

   德格,意为“善地”,来源于藏传佛教教义中的“四部十善”。据《德格土司世系谱》记载,元初,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任帝师时曾途经德格,由于德格家族第三十二代孙索郎仁钦的恭拜与奉侍,受到八思巴的赏识,被选定为“膳食堪布”,还称赞索郎仁钦具有“四部十善”的品格和福分,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及至第三十五代孙德饮司郎绒布将其统治中心从白玉萨玛迁至德格龚垭后,正式将其家族“噶尔”更名为“德格”。同时,还将其所统治的势力范围亦改称为德格。可见德格地名始于元代初期。

   德格地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区域范围,并随着德格家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初始阶段。

    15世纪中叶,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孙)第一世土司博塔·扎西生根以联姻方式从当时的土酋“岭本波”那里获得从聋垭到更庆沿色曲河中游一带约二十五公里的狭长河谷地区。明正统十三年(1448),博塔·扎西生根与当时从西藏云游至德格更庆布道修行的香巴噶举派高僧、藏戏创始人、桥梁建筑大师汤东甲布共同修建了汤甲经堂后,从龚垭举家迁徙至更庆,自此更庆便成其为统治中心。及至第六世土司噶玛松时期,德格土司处于初兴时期,德格疆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二、扩张及相对稳定阶段。

   这个阶段历史跨度较大,约经历了270年(1638-1908年),德格土司的传承,共经历了14世。其间,德格的区域范围发展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段。一是1639-1775年的扩张时段。德格土司势力渐增,并发展到极盛时期,德格区域范围呈上升趋势。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载:“其东至四百五十里交上瞻对界,南至三百五十里交察木多界,西至二百八十里交上纳夺界,北至三百一十军交林葱界。”其疆域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七万余人。其时,在康区“被德格土司所兼并的土司有瓦述长坦长官司、上革赍土百户4员、杂竹吗竹土白户3员、霍尔杂安抚司、下革赍土百户2员、蒙噶结长官司、春科高日安抚司、笼坝土百户、护理春科副土司、春科高日长官司4员;被德格土司兼并的部分地区有霍尔白利长官司、霍尔东科长官司、诺尔木土千户等;在德格土司辖区内不断被蚕食,但在清末仍然存在的为林葱安抚司”。清雍正年间,第十二世德格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将其所辖地区设置25个农业宗和43个牛场部落。这就是德格土司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历史记载中的德格(又译为“德尔格忒”)地区。二是相对稳定时段。1775年以后,德格地区的区域范围除渐有少量扩张,如除今青海的称多、达日和玛多县境内的部分地区外,都处于相对稳定、保持鼎盛时期的状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德格土司的政治势力开始日渐衰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在德格剿灭了德格土司的武装力量,德格土司的政治势力基本瓦解。   

三、德格县治。

   清宣统元年(1909),赵尔丰在德格地区正式实施“改土归流”,在德格土司辖区内设一府、二州、二县,即邓柯府、德化州、白玉州、石渠县和同普县。1913年更名为德格县,此为德格县治的开始。之后,“时因北洋政府无暇顾及边区,德格土司又恢复旧有统治”。1951年5月27日,成立德格县人民政府。1979年撤销邓柯县建置,将邓柯县的阿须、打滚、亚丁、所巴、浪多、温拖、年古、俄支八乡划属德格县,形成德格县目前的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金沙江东岸,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接壤,西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相连。全县面积11955.55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德格既是康巴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它不仅对藏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历史文化的积淀也十分丰厚。   

一、宏伟的岭·格萨尔史诗。

   这部史诗被称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史诗),又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藏区它不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世人所传唱,而且在藏族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藏族地区有关格萨尔的手抄本和木刻版本卷帙浩繁,有关格萨尔是否确有其人的讨论也众说纷纭。但应当承认,产生于康区特别是德格地区的手抄本、木刻本,以及民间说唱形式的艺人最多、最权威。著名藏学家法国大卫·尼尔女士在《岭超人格萨尔王传·导言》中认为:“西康版本在西藏最为著称,它不仅在英雄的故乡,而且在拉萨甚至全藏都被视为权威版本,因此有权称得上权威版本。”著名藏学家法国石泰安先生的巨著《西藏史诗与说唱艺人研究》是一部研究岭·格萨尔史诗的权威性著作。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了“林葱木刻本”中的原文。

   在康区特别是德格地区,人们都深信岭·格萨尔王确有其人,他就是原邓柯林葱家族的祖先,其出生地在今德格(原邓柯)县阿须乡雄坝吉苏雅格康多。

   目前,使我们能够了解到的绝不仅仅是岭·格萨尔,还有诸如北方格萨尔、突厥格萨尔、冲·格萨尔、江格尔、阿白·格萨尔、阿尼·格萨尔、降·格萨尔、格斯尔可汗。这些“在格萨尔王称号上冠以某一地区或部落名称,用以表示该地区或部落人民与传奇式英雄一-格萨尔之间古老的传统联系,表现了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格萨尔流布地区除中国的藏区外,还有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不丹、锡金、拉达克等也广为流传。关于岭·格萨尔王的诞生地,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大多认为在康区。上官剑壁在《林国与林·格萨尔》一文中说:“我们更加确信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主要是在康区和安多地区形成的,尤其是康区,它是世界东方学家所重视的一个藏族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从格萨尔一生的战功来看,他所征服的木雅、典玛国、白利国、日努国、阿色国、甲孜国等等,无疑与今日四川甘孜州境内的道孚、乾宁、新龙、邓柯、甘孜、白利等地有密切关系,不能把它看成偶然的巧合,或许其中反映了古代林国的由东向西扩张的历史事实。这并不是说《格萨尔王传》这部英雄史诗仅仅表现了林国首领一生的英雄业绩,事实上这只能说是史诗的一个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岭·格萨尔史诗为康区的社会和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石。

   在德格,岭·格萨尔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见于文字的各种木刻本和手抄本(包括剧本),二是大量活跃在口头文学中的有关岭·格萨尔的说唱和民间故事,三是文物和遗迹。

   据《德格县志》载:“1983年地名资料普查统计,德格县境内以有关格萨尔活动形成的地名有数十处之多,其中有行政地名15处(未算乡、村重名),有自然实体名18处。如俄支以格萨尔大臣之子的宝刀得名,玉隆以珠牡曾留恋赞叹此处山清水秀而得名,新路海的奇丽令珠牡倾心忘返得名……”

   至于民间口头说唱和流传的《格萨尔王传》和有关岭·格萨尔的传说故事,在德格“县内近现代不乏走乡串户的民间说唱艺人,说唱艺人在街头、村寨、牧场说唱时,有的挂以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唐嘎画、有的摇鼓敲钹、有的拉琴以配合说唱。其说唱格萨尔的故事长者数日,短者数小时。藏族人民遇婚娶、生日、祝寿等纪庆日也常招艺人说唱格萨尔。……说唱格萨尔的艺人技艺娴熟,各具特色,且记忆力惊人,少则能说唱数部,多则能说唱数十部。说唱格萨尔史诗表现形式具有不择场地、时间,集传奇、文学、音乐、民族语言于一体,雅俗共赏的特点,在德格农牧民中拥有无数听众”。

   以故事流传于民间的题材更加广泛,内容生动且丰富,农牧民劳动之余、旅途小憩,或是傍晚聚在火塘边三五成群地讲述岭·格萨尔,有讲述岭·格萨尔地名故事的、有讲述岭·格萨尔除暴安良的,也有讲述岭·格萨尔爱情故事的……阿须是英雄降生的地方,那里广泛流传英雄降生的故事。林葱家族为纪念祖先岭·格萨尔,后来在其出生地建起了格萨尔王庙。   

二、藏传佛教文化。

   据统计:“民国时期,德格土司所辖德格、白玉、同普、邓柯、石渠5县地区藏传佛教各教派寺庙总数超过200座(含觉母寺),僧尼三万余,各教派势力强弱依次排名为宁玛、萨迦、噶举、苯波、格鲁。”在各教派中均有一些不仅在康区,乃至整个藏区都很有影响的著名寺庙。例如:宁玛派的噶拖寺、白玉寺、竹箐寺和协庆寺。这四座寺庙与西藏的敏珠林寺和多吉扎寺齐名,为藏区宁玛派的六大寺院。在六大寺院中,建寺历史最早,规模、影响最大的寺庙是噶拖寺。除协庆寺外,其余均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

   萨迦派的更庆寺,是德格土司最重要的家庙。 在德格县境内的龚垭寺、嘎伦寺、银南寺、门扎寺、温根寺、柯洛寺和西藏昌都的燃灯寺均为其直辖分寺。另在白玉县、石渠县、江达县(原同普县)等地还分布有数十座半辖分寺。“清初至民国时期,更庆寺汇集了大批国内外学者,推动了更庆寺在藏画、音乐、藏戏、雕塑、木刻、建筑、印刷、医药方面的发展。”德格印经院虽系德格土司创建,但隶属更庆寺管理。更庆寺在德格印经院的经营、管理、保护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噶举派八邦寺(全称“八邦土登却科林”),与西藏噶玛噶举派主要道场楚卜寺齐名,也是德格土司的五大家庙之一。

   白苯教派的登青寺,干8世纪末9世纪初由僧人热巴创建,是康区白苯教派建寺最早、名望最高的寺庙,也是川、甘、青藏区白苯教派寺庙的最高学府和该地区惟一有资格授予僧人“仲壤觉”(相当于格鲁派格西)学位的寺庙。

   格鲁教派的更沙寺,是由曲吉·昂翁彭措在康北建立的第一座格鲁派寺庙,康北的霍尔十三寺就是曲吉·昂翁彭措以更沙寺为大本营后所建的。

   上述各教派寺庙都是支持和维护德格土司政教统治体制最重要的阵地。反过来德格土司采取“兼蓄并存”的措施,同时兼任统治地区藏传佛教法王,竭力扶持这些寺庙的建立和发展。由于德格土司的扶持,不同教派寺庙的发展也就相对更自由,从而名寺叠起,高僧辈出,宗教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历史上,德格籍的藏传佛教著名高僧、活佛层出不穷。宋代出生于邓柯(今属德格)的止贡噶举创始人止贡·仁钦贝,出生于今德格白垭乡的帕竹噶举创始人帕竹多吉杰布,出生于今德格和白玉交界处的白玉噶拖寺创建者噶当巴德协,元代著名噶玛噶举创始人,出生于德格汪布顶的噶玛拨希,被明代永乐帝封为灌顶国师、赞善王,出生于德格俄支的著思巴儿监藏,还有清代出生于邓柯(今德格)的第九世达赖隆朵嘉措等等。

评价
德格县评价
得分:0
筛选:
{{ item.Name }}({{ item.HitNum }})
留言
德格县留言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咨询电话: 028-86117777、028-86149333、028-86147333(工作日:09:00~18:00)
咨询邮箱: service@sc666.com
版权所有:寰宇天涯 @1997-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207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