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订单量:0
接待人数:0
预订成功率: 0

中天门

更新时间:2017-07-24 16:23:16
浏览量:178826
地理位置:

泰安市-岱岳区

地理位置:

泰安市-岱岳区

简介
中天门简介

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快活三里在中天门北,又名快活山。登山至此,忽逢坦途,青山四围,下临绝涧,气爽景幽。南侧有名泉,武中奇题“玉液泉”,水甚甘冽,《泰山药物志》将其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沿途两侧旅社、饭店、商店鳞次栉比。西北侧是停车场,1986年建,上下双层,拱桥式,可容机动车150余辆。 后弯北盘道口北是增福庙旧址,今为商店。西折而北有石笋如剑,上刻“斩云剑”。再北路东有巨石,风化后纹理盘旋若龙,上刻“蛟龙石”,又名龙纹石。石北是小龙峪,石峡飞泉自东而来,势若龙喷。东崖两石相衔,中喷清泉,名小龙口。北为月牙亭故址,东崖有“云路先声”、“山辉川媚”、“人间天上”、“天下名山第一”等大字题刻。 西为拦住山,叠嶂横卧谷口,多古松。山腰横耸一峦,似悬似系,名弄月岩。明人在此建半山亭。《泰山小史》载,亭下有李斯小篆碑,“字不多,而上官征取摩拓,殆无虚日”。后亭废。巨石上尚有“ 松隔溪奏笙簧”古刻。清光绪年间欧洲传教士曾在山南坡建别墅,建国前毁。 拦住山东临潜龙涧,水西南流入西溪。 云步桥在快活三里北首。原为木桥,名雪花桥。民国年间改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题“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崖上石坪坦豁,传宋真宗曾在此驻跸,故名御帐坪,今柱窝尚存。岱顶下诸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故又名飞瀑岩、天河、护驾泉。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明代陈凤梧有诗:“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桥东有酌泉亭,又名观瀑亭,清末泰安知县毛建。北侧有联:“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飞流”、“耸壑昂霄”、“气象岩岩”等题刻50余处,真、草、隶、篆,诸体荟萃,琳琅满目。 自桥西沿阶而上为三蹬崖,上有巨石如屋,明万历年间盛夏遇暴风雨,石自山巅坠此,柯绍皋题“飞来石”。御帐坪东有望驾石,如老翁拱立。西侧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小天门。原坊毁,1984年重建。坊西有古松。《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此间大树下,因封树为“五大夫”。后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时,补植5株松,今存2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 五大夫松西拦住山坡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又名迎客松,为泰山重要标志物之一。西北是朝阳洞,一天然石穴稍加整修,深广如屋,南辟向阳,旧名迎阳、云阳。洞后壁线刻元君像。洞南原有乾隆驻跸亭,北有元君殿,均毁,今为饭店。 洞东南翠峰崛起,虬松附石,望之如老将军披巾坐鞍马,故名老人寨,今称老云寨。下有朗然子洞,系元初道士刘朗然修真处。洞东北为绝壁,名御风岩。上刻乾隆皇帝《朝阳洞诗》:“回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洞北原有古松虬曲苍劲,有君子傲然不倚之势,明代涂泽民题“独立大夫”,方元焕又题“处士松”。后松毁,仅存题碣。洞西北山坡上有巨石似寿桃,名仙桃石。又因两石相依似恋人难舍,俗称情人石。   对松山位于朝阳洞北。双峰对峙,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叠叠,又名万松山、松海。云出其间,天风莽荡,虬舞龙吟,松涛大作,堪称奇观。李白有“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的诗句。乾隆则称“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 谷口有“松门”、“松云绝壁”、“举足腾云”及“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诸刻。谷内有“雄山胜景”、“苍松翠霭”题刻。西崖有线刻画:一只粗壮有力的拳头将披发山鬼打翻在地,上题“永居九幽”。前有对松亭,耸立西崖,为明代乾坤楼旧址。原盘路在溪东,旧有圣水桥,清乾隆末年改路于溪西。亭对岸绝壁有大字题刻“龙洞”、“林远尘”、“明月松翠”、“涛声云影”、“松风吹冷尘心”等。 自崖下野径盘旋东南行,有清道光年间建红庙一间,小巧玲珑,悬挂于绝涧危岩之上,名梦仙龛。对松山至此峰愈险,松愈密,景愈奇。民国年间,任克溥题诗西崖:“岩岩气象岱宗开,五岳首推信壮哉。势接沧溟藏雨露,形连霄汉起风雷。千丛脉秀龙鳞树,万丈骨高虎卧台。策杖重游堪纵目,盘桓懒去问蓬莱。”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 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祁承 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评价
中天门评价
得分:0
筛选:
{{ item.Name }}({{ item.HitNum }})
留言
中天门留言
直接下载海报 手动生成海报
分享
咨询电话: 028-86117777、028-86149333、028-86147333(工作日:09:00~18:00)
咨询邮箱: service@sc666.com
版权所有:寰宇天涯 @1997-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20774号